2025年5月23日晚,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与前秘书孟羽童时隔两年再度同框,在直播间展开了一场备受瞩目的破冰对话。这场直播不仅是两人自2023年孟羽童离职后的首次公开合作,更成为董明珠首次详细回应离职风波的契机。直播中,董明珠直言不讳地指出,孟羽童离开格力时确实犯了很大的错误,但同时也强调对其成长应持包容态度,引发舆论对职场规则与个人发展的热议。
董明珠在直播中透露,孟羽童的离职与其在职期间的违规行为直接相关。她指出,孟羽童在格力工作期间多次接私活、参与与公司无关的商业广告,甚至在直播带货期间擅自外出从事其他商业活动,严重违反公司纪律。这些行为导致其无法专注于本职工作,最终被格力开除。此前有知情人士称,孟羽童自2022年起累计接拍二十余条外部广告,涉及产品与格力业务毫无关联,成为双方矛盾爆发的导火索。
作为董明珠曾高调力捧的接班人,孟羽童的职场轨迹充满戏剧性。2021年,这位浙江大学毕业生通过综艺节目进入格力,迅速被董明珠赋予秘书职务并参与直播带货,一度被视为格力年轻化转型的标志性人物。然而,董明珠在本次直播中坦言,尽管她对孟羽童寄予厚望,但后者始终更倾向于网红路线,与公司对其在市场营销岗位深耕的规划产生严重偏离。这种职业定位的错位,为后续冲突埋下伏笔。
值得注意的是,董明珠在批评之余亦展现出长辈式的宽容。她多次用孩子形容孟羽童,表示年轻人难免在成长中犯错,社会应给予改正空间。这种严厉与温情并存的态度,折射出董明珠对人才培养的复杂心态。她强调,职场必须坚守原则,工作时讲规矩,工作外讲感情,但若触碰底线则别无选择。这种表态既维护了格力管理制度,也为未来可能的合作留下余地。
事件引发网友激烈争论。部分人支持董明珠,认为孟羽童辜负企业栽培,接私活损害公司利益;也有声音质疑格力未明确规范员工自媒体行为,且给予的薪酬(传闻月薪不足万元)与工作强度不成正比,迫使年轻人寻求额外收入。这种争议凸显了新时代职场中个人IP价值与企业管控的深层矛盾。法律界人士指出,若企业未在劳动合同中明确禁止接私活,此类纠纷往往缺乏追责依据。
面对舆论风暴,孟羽童在直播中保持克制,仅表示三观正,会继续支持格力产品。据董明珠透露,孟羽童离职后选择出国深造,目前已在市场营销领域继续进修。对于外界关心的回归可能,董明珠给出微妙回应:按现行规定离职员工不可返聘,但若孟羽童完成学业并符合条件,未来仍有合作空间。这种开放性表态,暗示格力或将根据其成长重新评估价值。
纵观事件脉络,这不仅是个人职业选择的典型案例,更折射出传统制造业巨头在数字化转型中的阵痛。董明珠试图通过接班人计划打造年轻化形象,却未充分考量网红经济与实体企业文化的冲突。孟羽童则面临理想与现实的撕裂——既渴望借助企业平台积累资源,又难以抗拒流量变现的即时诱惑。这种错配最终导致双方分道扬镳。
此次直播标志着格力与孟羽童关系的阶段性缓和,但留下的启示远超个案。董明珠重申格力平台足够大,但需要长远眼光,强调人才培养需制度与情怀并重;孟羽童的经历则警示职场新人,个人品牌与企业利益的平衡需慎之又慎。在数字经济浪潮下,如何既激发员工创造力又维护企业权益,仍是所有管理者亟待破解的难题。这场风波,或许正是中国职场规则迭代的生动注脚。
主题测试文章,只做测试使用。发布者:珠江网,转转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yijiayidesign.cn/10664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