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家:我国人口老龄化,可引进印度年轻人!专家名字曝出,遭狂嘲

最近这阵子,专家建议又成了网友们茶余饭后的谈资。先是有人提议”年轻人可以把闲置房子租出去赚房租”,接着又有”建议找不到工作的年轻人先去结婚生子”的说法,这不,长江商学院的李伟教授又抛出个重磅观点:”从印度引进年轻人口,解决中国老龄化问题。”这话一出,社交平台瞬间炸开了锅,有人说这是”脑洞大开的神建议”,也有人直摇头:”专家是不是对国情和现实有什么误解?”

专家:我国人口老龄化,可引进印度年轻人!专家名字曝出,遭狂嘲

先别急着否定专家的出发点。数据摆在那儿,确实挺让人焦虑的:按照预测,到2050年中国60岁以上人口将突破5亿,差不多每3个人里就有1位老人。养老床位够不够?医疗资源跟不跟得上?劳动力从哪儿来?这些问题像悬在头顶的利剑。但问题是,”从印度引进年轻人”这个方案,乍一听像给口渴的人递了杯海水——看着能解燃眉之急,喝下去只会更难受。

咱们先说说文化这道坎。中国讲究”百善孝为先”,儒家文化里家庭是社会的细胞,几代同堂互相照应是传统。可印度呢?宗教信仰错综复杂,印度教、伊斯兰教、基督教各有各的规矩,光饮食禁忌就能列出一长串:牛是神圣的不能吃牛肉,猪是不洁的不能吃猪肉,还有种姓制度留下的隐形隔阂。试想一下,让习惯了每日诵经的年轻人住进四世同堂的中国家庭,光是年夜饭吃什么就能引发一场文化地震。有网友说得直白:”先不说能不能融入,光清真寺和佛寺隔街相望,逢年过节各自敲钟诵经,这画面想想都头大。”

专家:我国人口老龄化,可引进印度年轻人!专家名字曝出,遭狂嘲

再看看现实资源的压力。现在北上广深的年轻人还在为”租不起学区房””挂不上专家号”发愁呢,要是突然涌入大量外籍劳工,住房怎么解决?孩子上学要不要挤占本地名额?医疗系统本就压力山大,再加上语言不通的沟通成本,急诊室怕是要变成”国际翻译现场”了。有网友算了笔账:”北京人均住房面积才30多平米,引进100万年轻人就得新增3000万平米住房,这相当于再建小半个北京城,钱从哪儿来?地从哪儿找?”

在微博相关话题下,10万多条评论里几乎一边倒地吐槽。有网友翻出教授履历调侃:”人家是研究转型经济学的,可能没转过中国民生这道弯。”更多人则是借题发挥,把这些年听过的”奇葩建议”来了个大盘点:”之前有专家说’低收入群体可以出租闲置房子’,现在又要’引进外国人抢工作’,合着普通人手里又是房又是钱,就缺个会提建议的脑子?”

当然,也有理性的声音在分析可行性。一位在印度工作过5年的网友分享经验:”印度官方语言就有22种,英语普及率不到10%,大部分年轻人连印地语都说不利索。就算引进来,是让他们去电子厂打螺丝?还是去写字楼当白领?语言不通连车间指令都听不懂,更别说融入企业文化了。”还有做人力资源的博主指出:”中国现在缺的不是劳动力数量,而是高技能人才。印度青年平均受教育年限才8年,咱们产业升级需要的是会操作数控机床的技工,不是只能干体力活的劳动力,引进来 mismatch(不匹配)怎么办?”

专家:我国人口老龄化,可引进印度年轻人!专家名字曝出,遭狂嘲

最扎心的还是关于”尊严”的讨论。有网友反问:”为什么解决中国问题要靠外国人?咱们自己的年轻人不愿意生,是因为不想承担责任吗?还不是被房贷、教育、医疗压得喘不过气。专家与其琢磨怎么’借人’,不如想想怎么让年轻人敢生、愿生。”这条评论获得20多万点赞,底下跟帖清一色是”说到心坎里了”。

其实网友们抵触的不是”引进外籍劳工”这个具体建议,而是对”专家脱离现实”的担忧。老龄化是道复杂的题,但解题思路从来不该是”头痛医头脚痛医脚”。看看身边那些实实在在的需求:

想让年轻人愿意生,就得真金白银地补贴。成都已经开始试点”育儿补贴金”,生二孩每月发500元,生三孩每月发1000元,虽说钱不多,但至少传递了个信号:生孩子不是家庭独自的事,社会得搭把手。还有长沙推出的”租购同权”政策,租房家庭的孩子也能就近入学,这对买不起学区房的年轻父母来说,比任何口号都实在。

专家:我国人口老龄化,可引进印度年轻人!专家名字曝出,遭狂嘲

要解决劳动力短缺,与其盯着国外,不如盘活国内资源。日本65岁以上老人就业率超过20%,很多人在便利店、出租车行业发挥余热。咱们完全可以开发”银发人力资源”,让有经验的退休教师、医生返聘,既缓解人才缺口,又能让老人实现自我价值。浙江已经在试点”时间银行”互助养老,年轻人照顾老人积累”时间币”,未来自己老了可以兑换服务,这种代际互助说不定比单纯引进劳工更有温度。

至于文化融合的难题,看看深圳就知道了。这座移民城市用40年时间让五湖四海的人落地生根,靠的不是强制同化,而是包容的政策和完善的公共服务。如果真要探讨外籍人才引入,或许该先从高端人才开始试点,比如吸引印度软件工程师、科研人员来华,用技术合作带动有限度的人口流动,而不是搞”大水漫灌”式的移民。

说句心里话,咱们不排斥专家提建议,甚至期待听到更多专业声音。但专业应该体现在对现实的精准把握,而不是用”雷人语录”制造话题。就像李伟教授,他写的《中国经济新征程》里不乏对产业升级的深刻洞察,可一旦脱离自己的研究领域,在人口政策这种涉及千家万户的议题上信口开河,难免会让人质疑”是不是把学术研究当键盘侠式的吐槽了”。

专家:我国人口老龄化,可引进印度年轻人!专家名字曝出,遭狂嘲

网友的吐槽其实藏着期待:希望专家们在开口前,能去菜市场听听大妈们聊养老难题,去产房外看看年轻父母的焦虑,去城中村转转看看租房族的生存状态。当建议能触碰到真实的生活褶皱,当研究能对接上老百姓的柴米油盐,这样的观点才会有说服力,才不会被当成”何不食肉糜”的现代版。

声明:取材网络,谨慎辨别

主题测试文章,只做测试使用。发布者:珠江网,转转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yijiayidesign.cn/9940.html

(0)
珠江网的头像珠江网
上一篇 2025年5月20日 下午1:00
下一篇 2025年5月20日 下午1:00

相关推荐

  • 男子勒死孕妻和幼女,并陪伴尸体9天,男子杀人的原因最新曝出

    昨天,刷到一个让人心里发堵的消息,新加坡那边传来了一个消息,消息称,2017年那场轰动一时的家庭惨剧终于画上句号了。那个亲手掐死怀孕妻子和4岁女儿的男人张锦兴,在4月16号被执行了死刑。这事都过去八年了,如今再回头看,真是让人忍不住唏嘘,好好的一个家咋就走到这一步呢? 事情还得回到2017年1月底,那时候眼看就要过年了,家家户户都在准备置办年货,可张锦兴家里…

    2025年4月18日
    1200
  • 网络惊现演员李凯馨“辱华录音”,李凯馨否认,网友认定声音是她

    5月10日,娱乐圈又炸开了锅,新加坡籍艺人李凯馨被推上了风口浪尖。事情的起因是一段疑似她“吃里扒外”的录音被曝光,瞬间在网上掀起轩然大波。咱先不说这录音内容有多扎心,单看后续发展就足够戏剧性——原本定档5月上线的央视大剧《赴山海》紧急“除名”她的宣传,网友们更是清一色喊封杀,妥妥的一场翻车现场。 事情需要从几天前说起,李凯馨前助理突然甩出一段录音,里头的声音…

    2025年5月11日
    200
  • 长沙代孕事件被曝,一代孕者发愁:代孕的双胞胎售价28万,作难了

    最近,一部影视剧中有句台词——“风浪越大鱼越贵”,没想到,在现实里,真有人把这句话用在了代孕生意上。当孕育生命的神圣过程变成明码标价的商品交易,当女性的子宫被当作赚钱工具,这场藏在农村别墅里的黑色产业链,撕开了人性欲望的一角。 5月12号那天,长沙县一栋三层农家别墅突然成了热搜主角。谁能想到,这片鸡鸭踱步的宁静…

    2025年5月14日
    500
  • 美女通缉犯,出狱后变网红,曾与反诈老陈连线PK,账号被封惹争议

    话说2018年的冬天,四川绵阳的一张通缉令在网上炸开了锅。不是因为案情有多离奇,而是照片里的嫌疑人卿晨璟靓实在太惹眼——精致的五官、清爽的短发,很难让人把她和“酒托诈骗团伙”联系起来。这个19岁的姑娘怎么也没想到,自己因为高颜值成了“网红”,甚至被冠上“最美通缉犯”的头衔。当时谁也没料到,这场意外走红会像一颗种子,在几年后长出一段充满争议的直播人生。 那年1…

    2025年4月28日
    800
  • 一29岁失联小伙在峨眉山坠崖,朋友称,疑似自杀,自杀原因曝出

    最近几天,不少关注峨眉山失联事件的人心里都沉甸甸的。那个独自背着相机走遍山川的年轻摄影师“蟹堡王”,终究还是没能等到奇迹。5月15日晚上,他的朋友在社交平台发布讣告,说4月29日在峨眉山金顶下方发现了他的遗体,这个总爱用镜头记录美好风景的大男孩,永远停在了29岁。 事情还得从半个月前说起。4月24日凌晨5点多,峨眉山金顶附近的酒店工作人员看着那个总爱早出晚归…

    2025年5月16日
    300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联系我们

400-800-8888

在线咨询: QQ交谈

邮件:admin@example.com

工作时间:周一至周五,9:30-18:30,节假日休息

关注微信